产地分布:
产于除夜理、昆明、嵩明、宜良、寻甸、绿春、元阳、腾冲、沧源。分布于我国西藏。喜马拉雅地域其他国家、缅甸、夏威夷群岛也有。
形态特点:
植物体较除夜,密集平铺呈垫状成长,棕绿色、深棕色或红棕色。茎蒲伏,犯警则羽状分枝,长1.5—3.5厘米,直径0.14—0.15毫米,连叶宽1.5—2.3毫米,分枝短而斜展。侧叶慎密覆瓦状列举;背瓣卵形,内凹,长1.1—1.2毫米,宽0.9—1毫米,顶端圆形,平展或内卷,全缘,基部两侧稍对称,背侧下延裂片圆形,腹侧下延较小;腹瓣紧贴茎着生,长兜形,终除夜于宽,下部折扇状裂片较小,全长0.45—0.55毫米,宽0.35—0.4毫米,口部宽,无喙;副体丝状,长4—5个细胞。
腹叶紧靠着生,近圆卵形,长0.5—0.6毫米,宽0.45—0.5毫米,顶端2裂达1/5—1/6,裂角钝,裂瓣三角形,急尖或钝,边缘平展,基部两侧不下延。叶细胞圆形或卵形,壁薄,近于平直,三角体小或不较着,边缘细胞13—16×10—13微米,基部细胞26—36×18—23微米。牝牡同株。雌苞生于茎顶端;最内层雌苞叶和雌苞腹叶近于全缘。蒴萼1/3陷生于苞叶中,长梨形,长1.8—2毫米,宽1—1.1毫米,具4个脊,腹脊2个,侧脊2个,后背平,概况滑腻。
成长习性:
生于2000—2700米林下树干、树皮、岩面。
滋长培育:
园林用处:
病虫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