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地分布:
产西藏西南部。
形态特点:
竿柄长3.5—6厘米,粗7—20毫米。竿高3—4(5.5)米,粗10—20毫米;节间一般长15—18厘米,最长可达21厘米,基部节间长4—7厘米,圆筒形或扁圆形,在具分枝一侧的节间下部微扁平,并略有沟槽和纵脊,幼时密被白粉,无毛,滑腻,竿壁厚2—边缘生黄褐色纤毛;箨耳无,鞘口无缝毛或稀具绻毛;箨舌圆拱形,无毛,边缘常有裂 缺,高约1毫米;箨片三角形或线状披针形,竖立,灰色或灰褐色,无毛,边缘具芒状 小锯齿,常内卷,与箨鞘顶端无关节,故不等闲自箨鞘上脱落。小枝具(2)3—5(6)叶; 叶鞘长2.5—3.5厘米,边缘凡是无纤毛;无叶耳,鞘口具灰色长1—1.5毫米易脱落之 缒毛;叶舌截形,边缘具短纤毛,高约1毫米,外叶舌具短柔毛;叶柄长1—2毫米,常 被白粉;叶片狭披针形,长(4.5)6--7(9)厘米,宽5—8(10)毫米,基部阔楔形或 近圆形,下概况灰绿色,两面均无毛,次脉2对,小横脉较较着,叶缘具小锯齿。花枝 未见。 笋期5—6月。 3(4)毫米,髓初时为片状,后慢慢磨灭踪;箨环隆起,有时还具箨鞘基部之残留物;竿环凡是在无芽之一侧肿起,而在有芽之此外一侧较严坦,致呈膝状;节内长2—4毫米,幼时密被白粉。竿芽长卵形。枝条在竿每节为(1)3—6枝簇生,上举或斜展,直径1—3 毫米,微作“之”字形盘曲,无毛,被有白粉。箨鞘早落,近等长或稍长于节间,革质,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,顶端圆拱形,后背被白粉,无毛,纵脉纹显著,小横脉不较着,
成长习性:
生于海拔2550-2900米的河谷两岸或山谷的云杉、乔木林下,其 土壤为片麻岩上发育的褐色森林土或灰化黄壤。
滋长培育:
园林用处:
病虫害防治